![]() | ![]() |
短線炒家面臨很多誘惑和選擇,這些誘惑來自于周遭媒體和“專家”,這些誘惑具體體現為熱門的短線策略和技術,這些熱門技術經過認真研究之后并不能帶來真正的盈利,但是絕大多數人并不會因此放棄這些技術。原因是什么呢?其實,這些熱門技術本身暗藏玄機,這就是它們的規則本身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和模棱兩可。不少人即使在長期使用這些熱門技術虧損之后,仍舊會采用這些技術。他們往往認定是自己的操作還不符合技術規范,而不是去懷疑熱門技術本身。熱門技術之所以能夠薪火相傳,最為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們本身的這種模糊性,或者說“不可證偽性”。
除此之外,熱門技術的廣泛傳播還需要一個重要條件,這就是近乎理想的勝算率,我們也可以一般化地稱之為成功率。大眾對于交易成功次數的追求往往勝過了交易累計績效本身,熱門技術一般都具有較高的勝算率或者被宣揚為具有較高的勝算率。比如,很多操盤軟件都宣稱自己具有超過90%的勝算率,當它們這樣宣傳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這樣的軟件最終是賺不了錢的。
熱門技術的傳播往往需要“不可證偽性”和“高勝算率”兩個條件,但是這些熱門技術恰恰不能帶來盈利。原因有四個:第一,模糊性帶來了不可檢驗性,自然也就無法提高績效;第二,高勝算率伴隨著極低的風險報酬率,這使得交易的累計績效最終傾向于負值;第三,技術的擴散導致技術帶來的利潤率迅速降低,技術的參透率和有效率往往呈現反比;第四,利潤率超高的策略往往具有非常具體的市場情形,這種情形具有階段性和特殊性,在時間上很難持久,在空間上不具有普遍性,也就是在時空上缺乏高度可靠性。下面,我們就從這四個角度具體解釋熱門技術無法盈利的原因。
第一,模糊性帶來了不可檢驗性,自然也就無法提高績效。不少炒股技術都缺乏可檢驗性。策略給予使用者一定的自行判斷空間,這并沒有什么錯誤。但是,如果模糊的空間過大則會影響到策略的可驗證性。我們來看一個例子,這個例子是炒股界真實存在的,并非我們杜撰出來的。請看圖1-1,這一交易規則是尋找MACD信號線沒有完全跌破零軸這種情況,并以此作為進場信號。這一進場規則的關鍵在于“沒完全跌破”如何定義和度盤。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A、B、C三點既可以看做是符合這一定義的,也可以看成是不符合的。當規則和定義不能為炒家清晰掌握時,就會導致炒家無法驗證這一規則的真實有效性。一定的模糊性需要炒家具有相當的臨盤經驗,更為重要的是當模糊性過強的時候就會使得炒家被模糊策略本身所迷惑,從而陷入死胡同。當策略過于模糊的時候,不少炒家都會將虧損歸結于自己沒有掌握好這一策略,而不會懷疑是策略本身出了問題。策略的模糊導致了策略不可驗證性,就像圖1-1所示的例子,這時候你要做的就是降低策略的模糊性,只有這樣你才能獲得足夠的策略可驗證性,從而從實戰反饋中獲得改進策略和提高績效的準確信息。市面上熱門的技術通常具有非常大的模糊性,這使得受眾無法有效驗證其真實的交易績效,這就使得那些迷信的受眾在不斷虧損之后仍舊相信技術本身沒有問題,而是自己掌握不到位,或者說是“心態不夠好”。
第二,高勝算率伴隨著極低的風險報酬率,這使得交易的累計績效最終傾向于負值。絕大多數炒家追求的是極高的勝算率,或者是成功
率,他們對平均盈利和平均虧損并不在乎,這與學校教育有很大的關系,特別是儒家文化圈更是如此,“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是另一種表現形式。絕大多數炒家都懼怕虧損,因此高勝算率成了他們理所當然的追求。這種傾向得到了股票書籍、證券媒體和炒股軟件商的迎合,強調勝算率是多么的高成了他們反復使用的“洗腦手段”,這種宣傳強化了人們一味追求高勝算率的動機。所有的技術指標可以分為兩類:震蕩指標和趨勢指標;所有的交易策略也可以分為兩類:高拋低吸交易策略和順勢而為交易策略。高拋低吸策略往往采用震蕩指標,而順勢而為策略往往采用趨勢指標。絕大多數炒家,特別是初學者傾向于利用震蕩指標和相應的策略進行交易,因為這類策略的勝算率很高,如圖1-2所示。利用震蕩指標的超賣和超買信號分別進行做多和做空可以取得很高的勝算率,但是單筆盈利都很少,而單筆虧損一般卻非常大。利用趨勢指標,比如移動平均線的金叉和死叉分別進行做多和做空,其勝算率非常低,但是單筆虧損都很小,而單筆盈利卻很大,往往可以獲得“本壘打”的效果。熱門技術往往傾向于高拋低吸,以便獲得一個非常高的勝
算率,其結果可想而知,往往是風險報酬率極其差,但是這并不要緊,因為大眾就喜歡這樣的高勝算率低風險報酬率策略。
第三,技術的擴散導致技術帶來的利潤率迅速降低,技術的參透率和有效率往往呈現反比。真正有效的技術一定不是市場中主流的技術,當一種炒股方略得到絕大多數炒家的青睞時,其效率估計也已經下降到了最低點。金融市場是少數人賺錢的、絕大多數人虧錢的市場,金融市場絕不會容許一種能夠為絕大多數參與者帶來持續盈利的技術存在。杰西·利弗莫爾是技機客的祖師爺之一,他的手法現在仍舊受到青睞。他的某些資金管理策略仍舊具有很高的現實意義,對交易心理他也有很深的洞見,他的具體手法已經在很多市場上被廣泛采納,比如突破而作。請看圖1-3,在股市中,所謂突破而作,往往是指當突破前期高點時買入股票。當行情走到B點時,A點就是最近的前高價位,股價在此虛晃一槍后下落,這是一次虛假的突破。此后的C處則出現了更多的虛假突破。市場走勢特征的變化逐步削弱了傳統突破而作交易策略的效果。當然,我們這里不是否認突破而作的實戰價值,只是讓大家注意到傳統的
突破而作策略效率在逐步降低。多年前的外匯市場就比現在更適合突破而作進場策略,這也是由于該技術的廣泛傳播降低了其效率。
第四,利潤率超高的策略往往具有非常具體的市場情形,這種情形具有階段性和特殊性,在時間上很難持久,在空間上不具有普遍性,也就是在時空上缺乏高度可靠性。當一些炒家對市場有深入感受之后,他們往往會總結出一些準確率極高的技術,這些技術往往基于非常具體的統計特征。這些特征往往不是市場中普遍和持久的因素,而是因為特定的市場運營規則和基本面情況造成的。如圖1-4所示,有短線炒家總結出一個規律:將開盤后9:30、10:00和10:30三點的價位連接起來,若是向下排列還是向上排列,如果是向上排列則今天往往收陽錢,如果是向下排列則今天往往收陰線。這個規律基本是在特定的股市階段中才有效——在牛市或者是熊市有效,在震蕩走勢中則無效。部分熱門技術往往基于特定的行情階段,隨著市場階段變化,這類技術馬上變得無效,甚至帶來大額虧損。時下很多暢銷股票書籍介紹的技術基本都是在牛市中有用,在熊市和震蕩市中無效的策略,書中往往也舉的是牛市的
例子,所以得到了受眾的追捧,但是到了真正的牛市很快就原形畢露。
熱門的技術不能帶來持續盈利,注意“持續”二字,這往往是股市中絕大多數炒家所忽視的。很多重要的因素導致了熱門技術不能持續盈利,上面列出了其中的一部分。從本小節的學習中,我們需要掌握一個關鍵觀念,那就是要規避大眾熱情。如果你能牢記這一訓誡,則你可以在短線炒賣中無往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