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財經新聞的第一本書》

2.1 資本圈的“岳不群”一一神話背後的巴菲特

2.1  資本圈的“岳不群”一一神話背後的巴菲特


聽股神話的請舉手。

聽股神話賺了錢的請舉手。

你舉手了嗎?

每年春天,在股神沃倫·巴菲特的旗艦公司伯克希爾·哈撤韋公司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上,都會擠滿幾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忠實信徒。他們豎起耳朵渴望在股神的發言中捕捉到發財的真經。

巴菲特的盛名在20世紀90年代初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人們將1930年出生在美國奧馬哈的巴菲特稱為“奧馬哈先知”,2008年他超越當時的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巴菲特所堅持的價值投資理念被媒體廣為傳頌,無數散戶視他為偶像,對股神的一言一行頂禮膜拜。

巴菲特也曾是我的偶像。記得1994年畢業后,我正在華爾街找工作。一次面談接近尾聲的時候,面試官和我閑聊z “誰是你的偶像?”我脫口而出: “沃倫·巴菲特。”沒想到,這位未來的上司一臉訕笑,反問我:“你確定?”我斬釘截鐵地答道: “我肯定!”他看看我,詭異地笑著說:“但愿吧。”

當時我并不明白那位上司的反應,在工作了數十年終于看清了華爾街的游戲規則之后,我才徹底理解他當年對我回答的質疑。如果把當下的華爾街比作江湖,巴菲特和索羅斯便是玩得最轉的“武林大師”。一位好似道貌岸然、聲東擊西的“君子劍”岳不群,另一位則像極了一諾千金、指哪兒打哪兒的“采花大盜”田伯光。盡管兩者都武藝超群、手段高明,但風格卻截然不同。

這兩位大師就像資本江湖的“東邪西毒”。不過,在大眾眼里,真性惰的投機大鴿索羅斯是“資本市場大壞蛋”,而慈眉善目的股神巴菲特則是具有道德準則的“謙謙君子”。

但是,這世上真的有股神嗎?巴菲特果真如此“正點”?

中國散戶的35億美元是怎么被掠走的?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我們喜好的持有期就是永遠。(Our favoriteholding period is forever.)”換個大家熟悉的說法也就是他那眾所周知的投資策略一一“買入并長期持有(Buy and hold)”。可巴菲特的言行并不一致,他出爾反爾、聲東擊西、指南打北,說的和做的完全不是一回事,真可謂“兵不厭詐”。

舉例來說,自1957年到1969年12年間,巴菲特管理著一只對沖基金,他的個人資產從10萬美元增長到了2600萬美元,這是他財富成倍增長最快的時期。那時他交易活躍,甚至還玩套利交易,與“買入并長期持有”毫不相干。或許有人會為他辯解,那是他的原始積累,賺第一桶金必須這樣。

然而縱觀巴菲特超過半個世紀的投資生涯,他真正長線并重倉持有的股票總共才7只,絕對不超過他全部資金(最多時)的20%,最低時甚至連10%都不到。更何況他還是那7家公司的大股東,是“內線者”,按規定所持股是不能隨便拋售的,因此股神的“長期持有”不足為奇。

更諷刺的是,巴菲特一再警告金融衍生品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他是堅決反對的。可事實上,他的伯克希爾·哈撤韋公司是衍生品最大的玩家之一,目前依然持有620億美元的衍生產品合約!

再看一個和中國有關的例子。一貫堅稱“只買不拋”的股神, 2003年首次購得價值5億美元的中石油股票。消息一經公布,便有成千上萬股神的追隨者相繼跟進,他們緊攥中石油的股票死也不拋。資本江湖的弟子們太迷信投資大師的策略了,以為只要跟著“師傅”,自己的“武藝”一定精進,更以為只要握緊“股神”選中的股票,就等于吃了定心丸。

“股神”果然不負眾望, “苦苦守候”了4年,等他的“信徒”差不多都進場了,便在2007年7月悄悄拋售了最初買進的中石油股票。單單這一筆, “股神”就從中國百姓身上掠走35億美元。應該說, “股神”所賺的每一分錢,都來自中國股民的巨大虧損,真可謂“一將功成萬骨枯”!試間, “謙謙君子”岳不群,在得到《辟邪劍譜》(相當于巴菲特的“只買不拋”)的武林秘籍后,會與他的門徒分享嗎?

神話背后的內幕交易

2011年春,巴菲特的前得力助手索科爾(Dave Sokol)因涉嫌內幕交易,令巴菲特也卷入內幕交易的丑聞中。巴菲特和索科爾都將接受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傳訊和調查。

索科爾一直被外界視為巴菲特的準接班人。在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3月14日以90億美元的價格購買路博潤公司之前,他就先買入其股票。粗略估算,索科爾每股盈利30美元,浮盈近300萬美元。

近兩年,我專做證券交易監控,深知這類內幕交易只有初學者才會犯。其實,但凡在投行做過的都知道,投行從業人員,甚至其家屬,他們所有的證券交易賬戶就只能在自己公司內部開設,而且時刻被監管部門所監控,更不能隨便交易與自己公司有業務或將有業務往來的公司證券,在買賣之前必須先向監管部門申報,在獲得了preclearance(事先批準)后才可交易股票,否則就是內幕交易,輕則罰款被裁,重則坐牢。而索科爾事先曾向巴菲特主動報告了這些交易,可巳菲特卻對索科爾這樣低級的“內幕交易”不以為然,力挺索科爾,其潛臺詞是:不必大驚小怪。后來,巴菲特意識到這樣做不妥,于是態度180度大轉彎,譴責起索科爾來了。美國The Street記者埃里克·羅森鮑姆實在看不過去,發表了《犧牲索科爾,巴菲特就安全了?》的文章質疑巴菲特的行為?

其實,好些金融大鴿就是靠做內幕交易才能賺那么多。而巴菲特這條金融大鴿,真的是金融市場最后的“圣人”嗎?回首2008年,美國財長保爾森一通電話請求巴菲特出手救助高盛,講明政府會出手救AIG(美國國際集團〉。當時救助雷曼只需10億美元,救高盛需要50億美元,他為何不救雷曼而救高盛?答案再明顯不過了,政府救活了AIG,高盛自然就喘過了氣。這不是內幕交易是什么?這對普通投資者公平嗎?

我們該如何看待巴菲特?

也許你到處都能讀到巴菲特平民出身、白手起家、節儉持家的事跡,但你知道他的父親曾是美國參議院議員和國會金融委員會成員嗎?你知道他在加利福尼亞州拉古納海灘豪擲400萬美元買超豪華別墅嗎?你知道他在1989年購買價值1000萬美元的私人飛機嗎?也許你認為花自己賺的錢無可厚非,但你該開始學會質疑,學會立體地看一個人,學會在聽名人發言的時候多問一個為什么。

說穿了,金融市場從來就沒有圣人,也沒有神仙。資本一進入市場就帶著原罪,每一分錢都滲透著血和淚。老謀深算如巴菲特,這次何以陰溝里翻船?只有一種解釋:內幕交易做慣了,他根本就不把索科爾的行為當一回事兒。

這兩件事也正應了巴菲特自己的名言:如果你看見廚房里有一只蟬蟬,那里面肯定不止一只!現在,你看清這個貓膩兒了嗎?資本市場的金字塔上方,藏匿著的正是金融大鱷。巴菲特不是你爺爺,會真心傳授你武林真經的只有你親爺爺。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