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貨幣爭霸史 判斷行情準度飆超高 (下篇)

作者:Yi-Ling Chen, Po-Yen Lee

時間:2021-01-05 18:03:16

10043

續上:歷史上最著名的十次貨幣戰爭(上篇)

“貨幣的命運最終也將成為國家的命運。”——著名的貨幣專家弗蘭茲·皮克

第六次貨幣戰爭:拉美債務危機

由於飽受剝削和壓迫,拉丁美洲殖民地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進行了獨立運動,但是民族獨立並沒有幫助拉美各國步入夢想中的生活。

之後,美國利用芝加哥學派對拉美國家進行的“新自由主義”輸出,這些經濟政策的確在短期內緩解了拉美國家所受的經濟困境,但卻導致拉美國家換上“外債依賴症”。

1979年,美國收緊美元,不斷提高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由於無力償付債務,沒有償還的利息被計入本金再次計算,債務越積越多。到1985年底,債務總額上升到8000億美元,史稱“拉美債務危機”。

為了償還債務,拉美國家開足馬力印鈔,這就造成了嚴重的通貨膨脹。1990年,拉美全地區平均通貨膨脹率達到1491.5%。

第七次貨幣戰爭:洗劫日本

對於美國來說,流離於美國本土之外的巨額美元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必須予以大規模的消滅。這些美元主要存在於各國政府的外匯儲備中,而日本則是當時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

1983年11月,美國總統雷根訪問日本,他向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提出調整日圓對美元的匯率,以實現日圓的國際化,並提議設立“日圓-美元特別委員會”。美國支持日圓國際化的背後,是以日圓升值作為交換。

1985年9月22日,由美國財長主導,美、日、西德、英、法五國財長和央行行長達成“廣場協議”。

五國政府聯手干預貨幣市場,拋售美元,引發各國投資者拋售狂潮。通過這種方式美國大規模地消滅日本的外匯儲備。“廣場協議”帶給日本的並不只是股市崩盤和房地產泡沫破裂,而是全面的金融戰敗。

第八次貨幣戰爭:歐洲貨幣危機

1991年12月,歐洲共同體第46屆首腦會議在荷蘭的馬斯垂克舉行,簽訂《馬斯垂克條約》。在這份合約中,歐洲共同體除了改名為“歐洲聯盟”外,還明確規定,最遲於1998年7月1日成立歐洲中央銀行,並於1999年1月1日實行單一的歐洲貨幣,即後來的“歐元”。

《馬斯垂克條約》立即刺激了美國人敏感的神經。如果在歐盟所有成員國內實行單一的歐洲貨幣“歐元”,那麼歐盟成員國內的交易將不再需要美元,而且歐盟強大的實力完全有可能支撐一個強勢的“歐元”。在聯合浮動匯率制和兩德合併為歐洲埋下匯率地雷後,加之國際資本的推動,芬蘭馬克、義大利里拉、英國英鎊和法國法郎相繼“陣亡”,大幅度貶值。

第九次貨幣戰爭:亞洲金融風暴

1995年日圓突然貶值,導致亞洲各國出口下降,經濟發展減速。為了繼續維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東南亞各國採取了“引進外資”以推動經濟發展的策略。遺憾的是,東南亞國家在90年代犯了拉美國家十年前同樣的錯誤,大量的外資被用來製造經濟泡沫,或者被消費掉,這為國際資本集中獵殺提供了機會。

1997年7月2日,索羅斯麾下對沖基金對泰銖發動攻擊下,泰國央行彈盡糧絕,被迫宣佈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泰銖的潰敗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貨幣市場上東南亞各國貨幣拋售如潮。7月菲律賓對比索的大規模干預失敗,比索開始大幅度貶值。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

對沖基金橫掃東南亞,並一路揮師北指。韓元最終淪陷,新加坡也以“投降”而“苟全性命”。

第十次貨幣戰爭: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在重創美國金融業的同時,殃及全球金融市場。隨後,次貸危機又演變為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許多國家的金融、經濟受到嚴重衝擊,損失十分慘重。而回顧這次事件,與其說是華爾街的貪婪與狡詐製造了危機,還不如說是美國國民的過度消費與選舉政治決定了這場危機的必然爆發。

 延伸閱讀: 

攸關一國興衰! 歷史上最著名的十次貨幣戰爭(上篇)

獨眼醫學天才是如何在金融危機中狂賺7.5億美元?

風投教父的成功秘訣 投資賽道比賽手更重要!


評論

    暫時還沒評論,來留下你的印象吧

    我要評論

    • 請選擇綜合評分:

    (1000字内。圖片請上傳GIF,JPG,PNG,可上傳9張)

    發表評論

    熱點推薦

    評論發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