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提交驗證碼通過手機驗證)
時間:2025-10-16 09:57:58
由于數據顯示大多數散戶投資者都在其中蒙受損失,德國金融監管局(BaFin)決定對備受本土投資者青睞的高風險杠桿產品——"Turbo"(渦輪證書)實施更嚴格的監管。新規預計于2026年6月正式生效,將全面收緊該類產品的營銷與銷售環節。
產品風險高,散戶虧損驚人
"Turbo"是一種自帶杠桿的金融衍生品,允許投資者對股票、指數或匯率進行杠桿式押注。其內設的“敲出”機制意味著,一旦標的資產價格觸及預設水平,投資者的頭寸將瞬間被平倉,本金可能全部損失。這種“高收益伴隨時刻歸零風險”的特性,已被眾多散戶用慘痛教訓所驗證。
BaFin公布的一項調查揭示了觸目驚心的現實:在2019年至2023年的五年間,德國約有54.3萬名散戶投資者共計進行了1.13億筆"Turbo"交易。其中,近四分之三(約75%)的投資者以虧損告終,人均損失高達6,358歐元,累計虧損總額更是突破了34億歐元大關。
“通過這項措施,我們確保散戶在投資前能充分認知Turbo的特定風險,”BaFin證券監管執行董事Thorsten P?tzsch強調,“這類產品可能導致重大損失,因此,提升信息透明度和投資者的風險意識至關重要。”
新規全面收緊該類產品的營銷與銷售環節
自2026年起,所有向德國客戶提供Turbo證書的經紀商、銀行及交易平臺都必須遵守以下規定:
強制風險警示:必須在產品頁面、營銷網站乃至合作推廣網站上展示標準化的風險警告,且每次交易確認前必須再次彈出提示。
禁止一切激勵:嚴禁以現金獎勵、交易費用折扣或其他任何福利形式鼓勵客戶進行Turbo證書交易。
實施知識測試:供應商必須對客戶進行知識水平測試,以確保其理解產品風險,且此類測試需每半年重復一次。
BaFin明確表示,監管意圖并非全面禁止該產品,而是旨在確保“缺乏經驗的投資者不會因尚未完全理解的杠桿而蒙受損失”。
監管路徑清晰,沿用CFD整治經驗
此次對Turbo證書的監管升級,與幾年前歐洲對“差價合約(CFDs)”的整治路徑高度相似。當時,在ESMA發出風險警告后,歐洲范圍內普遍實施了杠桿上限、強制風險提示和禁止贈金等措施。德國此番可謂“如法炮制”,將已驗證的監管工具應用至另一高風險領域。
監管機構認為,盡管歐盟已有《金融工具市場指令II》(MiFID II)等框架,但仍不足以保護散戶免受Turbo證書獨特風險的沖擊。值得注意的是,德國并非首個行動者,荷蘭金融市場管理局已于2021年率先對Turbo證書實施了類似限制。
Turbo證書在德國、荷蘭、奧地利等歐洲國家擁有龐大的零售市場,由瑞銀、法國興業銀行等大型機構發行,主要集中在斯圖加特等交易所交易。新規將迫使發行商與經紀商全面調整其銷售體系,更新網站、營銷材料與交易系統以符合新要求。長期以來作為杠桿產品推廣主力的聯盟營銷網絡也將首次受到嚴格審查。
不過,與荷蘭全面限制杠桿不同,德國此次并未設定杠桿上限,此舉被部分發行商視為監管的“務實”之舉。然而,結合強制警示與知識測試的組合拳,預計仍將顯著抑制普通交易者的沖動性需求。
暫時還沒評論,來留下你的印象吧
評論發表成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