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證券及市場管理局(ESMA)于2018年8月1日正式實施差價合約(外匯)措施,主流貨幣對的杠桿上限為30:1。目前大部分歐盟國家遵循ESMA新規。

美國和加拿大的外匯市場都十分成熟,但是美國的金融監管算是全球最嚴苛的,而加拿大是採用多套監管體系。

澳大利亞證券與投資交易委員會(ASIC)8月22日提議將貨幣對(包括所有貨幣對)的杠桿限制為20:1,對於差價合約,ASIC會效仿ESMA的做法採取系列限制措施。

實際上,亞洲主流的幾大外匯市場,一直以來實施的就是較低的杠桿限制,但是外匯交易在多個亞洲國家依然是處于萌芽狀態,因此機會甚多。

在歷經了一輪又一輪的“降桿桿風暴”洗禮之後,外匯行業杠桿上限不斷縮緊,一文帶你看懂目前全球各地區杠桿監管現狀。

不管你是否願意接受,隨著全球監管機構加大對外匯交易槓桿的限制,低槓桿交易已是大勢所趨!不管是外匯經紀商還是投資者,都需要做出改變。

高杠桿時代似已成為歷史,外匯交易商除了被動接受外,也都紛紛在尋求應對措施。那麼投資者呢?他們是如何看待降杠桿問題的?是認為阻止了自己快速發財致富的道路,還是說保障了自己的資金安全?

評論

    暫時還沒評論,來留下你的印象吧

    我要評論

    • 請選擇綜合評分:

    (1000字内。圖片請上傳GIF,JPG,PNG,可上傳9張)

    發表評論